首個評估標準將出臺 二手車定價能否規范?
日期:2013-05-21 08:46 瀏覽: 次 責任編輯:admin由于缺少行業標準,我國目前的二手車定價體系頗為混亂,車商壓價的情況屢禁不止。近日,有媒體報道,《二手車鑒定評估技術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已經通過商務部審批,我國首個二手車評估標準有望在本月出臺。然而,相關標準的問世能否為二手車交易與發展帶來實質推動,二手車定價能否因此規范?
近日,據媒體對規范出臺后即將產生的影響進行調查,在收集的3466份有效樣本中,有31.9%的消費者表示不會購買二手車,這其中超過七成的消費者坦言“因為不放心質量”,質量不透明成為中國二手車市場發展最大的障礙。
據了解,規范出臺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將指定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或二手車經營企業進行二手車鑒定評估,由專業人員使用檢測設備與工具,對二手車進行量化的技術檢測,包括車身外觀、發動機艙、駕駛艙、底盤等部位以及車輛啟動、路試等104項檢查內容,并綜合車輛的型號、配置,相關證件有效時間,以及車輛的維修記錄等信息,出具一份《二手車技術狀況表》。在這份表格上,有關車輛的幾乎一切指標都會清晰記錄下來,同時還將給出車輛的參考估價。這份表格需放置在被展示車輛的擋風玻璃下方,在交易時則作為二手車交易合同的一部分,且具有法律效力。
無疑,規范的出臺對目前國內二手車市場混亂的現狀而言,將是巨大的進步,按照規范檢測過的二手車無疑能更有保證。
雖然規范將對二手車行業規范帶來積極作用,但在實際操作環節,規范能否起到預期的效果尚不可知。
調查顯示,逾九成消費者認為規范存三難——權威難、公正難、監管難。52%的消費者認為第三方二手車鑒定機構的權威性和公正性是規范實施的難點。此外,還有40%的消費者覺得二手車市場不規范難于監督,就算規范出臺也會出現執行難、監管難的問題。還有6%的消費者認為第三方二手車鑒定費用過高,規范實施的范圍將會過小。由此看來,即使行業專家對規范寄予厚望,但實際推行還是難點頗多。
筆者在走訪二手車市場時發現,目前二手車經營采用的方式,基本是綜合車況與市場行情對車輛進行估價。規范出臺之后,二手車將在統一的評估流程里由第三方鑒定機構或二手車經營企業進行鑒定,然后將結果告知消費者。但由于規范不是強制性標準,因此并不能保證所有二手車商都會遵守。
此外,按照規范的要求,車輛需要經過百余項檢驗,鑒定費用勢必不會便宜,這部分鑒定費用基本上將最終由購車的消費者埋單。在問及消費者可接受的第三方鑒定費用時,近73%的消費者選擇了二手車車價的5%,近24%的被訪者認為,“合理的費用是可承受的”。
所有文章均由山東濰坊衡德價格評估有限公司原創或收集與網絡,僅供學習參考之用,如有錯誤、侵權之處請及時聯系我們修改、刪除,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