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能否吹開霧霾見青天?
日期:2014-03-14 10:33 瀏覽: 次 責任編輯:admin孩子生下來了,不給辦準生證;新能源汽車有了,地方政府不給上牌……
由于地方保護主義導致很多城市新能源汽車無法上牌的情況,今年以來逐漸有所緩解。
近日,北京市發布的新能源車目錄顯示,比亞迪e6、北京E150EV兩款電動車進入目錄,這意味著,外來電動車也拿到了在北京市場銷售的通行證。北京作為首都,此舉也釋放出一個信號,新能源車的推廣將迎來政策春天。
無獨有偶,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馬靜近日表示,即將出臺的上海新能源汽車推廣規劃中,將以開放的姿態培育市場競爭,到2015年實現1萬輛以上新能源車在上海應用,“外地品牌比例不低于30%”將寫入上海的地方規劃中。“只要進入工信部名單的新能源車,進入上海市場,一律可獲‘免費滬牌’。”
而在天津,為鼓勵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天津也規定,除享受政府補貼外,還可獲免費牌照,不在限購范圍內。消息宣布第二天,比亞迪就表示旗下e6純電動汽車、秦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在天津上市銷售。
地方保護的逐漸解凍,也讓新能源汽車趨之若鶩,在這個霧霾滿天的時代,這或許也是新能源汽車吹開霧霾見青天的重要一躍。據了解,目前比亞迪e6已進入北京,秦已經進入天津、上海,新能源汽車入主主流城市的腳步日漸加快。
秦作為比亞迪雙驅戰略中的重要角色,搭載了行業領先的雙擎雙模技術,在混合動力模式下能輸出217kW的總功率和479N?m的總扭矩,0—100 公里/小時加速時間僅為5.9秒,最高時速可達185公里/小時,保證強勁動力的同時,百公里油耗僅為1.6升。作為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比亞迪秦的最大優勢在于從設計上突破了充電難的壁壘,220V家用電源即可充電,使電動車走出概念、真正實用。
但是,在一段時間以來,即使新能源汽車突破自身的技術瓶頸,實現質的飛躍,但要想在各地市場實現攻城略地,依然是個笑話。如何打破“地方保護”,成為眼下國內新能源車產業熱議話題。
今年新版國家新能源車補貼政策剛剛出爐,各個新能源車示范城市地方政策或延續或新推,為國家補貼配套,推動各地新能源車市場發展。然而各地政策不一,一直以來或多或少存在偏袒“自己人”的傾向。
像之前無論是比亞迪e6還是秦,抑或是江淮IEV4純電動車等,要想在北京、上海等“非戶籍所在地”登記上牌是完全不可能的,這導致外來新能源汽車品牌只能干等著。不過今年以來這些地方保護逐漸有所好轉。
目前在上海已有上汽榮威(微博)E50、上海通用賽歐Springo、中科力帆LF7002CEV、奇瑞瑞麟電動車、江淮iEV4電動汽車等7款車型進入上海示范應用新能源汽車目錄,上海業已成為國內最開放的電動車區域市場之一。
持續不斷的霧霾,新能源汽車的推廣看似眾望所歸。不久前,北京市首次新能源客車搖號如期舉行,通過審核的1428個申請人不需要審核,全都中標,相比而言,普通燃油車的中標率只有110:1。而利好消息傳出后,比亞迪e6也宣布將于3月12日在北京上市。新車在原有尊貴型的基礎上,新增豪華型,并針對北京市場推出e6豪華型(北京版)和e6精英型(北京版)。按照國家補貼規定,該車可以享受5.7萬元國家補貼,而北京還可享受與國家補貼額度相同的補貼,因此,如果在北京購買比亞迪e6可以享受總共11.4萬元的補貼。
我們知道,新能源汽車除了技術上的領先優勢確保經濟、節能、環保等優勢之外,他們進入京津滬穗等一線限購城市還有另外一個現實優勢,即在車子好買車牌難辦的情況下能實現輕松、快速地辦理牌照, 這也是電動車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極具競爭力的賣點。就在不久前結束的地方“兩會”上,全國共有21個省份表示今年將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其12個省份明確表示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在地方保護逐漸解封、各地霧霾彌漫全城、新能源車企激情滿滿的情況下,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會否吹開霧霾見青天?而大洋彼岸的特斯拉旋風已經吹進中國,中國車企能否借助這股風潮共同打造一個親民的市場消費環境呢?
所有文章均由山東濰坊衡德價格評估有限公司原創或收集與網絡,僅供學習參考之用,如有錯誤、侵權之處請及時聯系我們修改、刪除,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