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推高地價 地價推高房價
日期:2013-12-16 09:21 瀏覽: 次 責任編輯:admin地價、房價被推高,是融資成本低的“衍生產品”。
僅從今年房企在海外資本市場頻繁融資的具體情況也可以看出,除了成本比較低之外,房企融資規模比較大,期限也比較長,單筆融資期限有超過5年的,甚至還有長達7年以上的。此外,一家房企多次發債的情況屢見不鮮,這都意味著,房企對低成本資金的需求非常強烈。那么,這些錢都用到了哪里?
據筆者查閱資料發現,其實這些房企發債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幾種:還舊債;買地擴張;一般性經營資金。以富力地產為例,公司擬使用所得款項凈額,為現有債務再融資、收購土地及一般公司用途。
還債剩下的錢,開發商幾乎都用來“搶地”了,因為手握大量現金的話,顯然可以在競爭優質地塊時獲得先機。
不得不說,2013年土地市場被稱之為“饕餮”盛宴的背后,拿地王跟買白菜似的底氣所在,不乏海外資本市場的推動。企業有了低成本的大量資金才敢于出手,且能痛快下手。而一線、二線城市房價的走高,也給了海外投資者更大的信心。
盡管如此,我們認為,借道中國香港的融資平臺進行融資和資本運作,雖然已經成為不少開發商的共識,但成功吸得海外資本,并不意味著前途就一帆風順,一些企業也陷入了財務危機。
2013年,有實力角逐北京市場的知名房企高層每每感嘆,“太貴了”,“我們搶不到”。但就其結果來看,顯然,部分房企依然搶地搶得很歡快。
然而,地價成本驟增,人工成本猛漲,房企如何平衡資金?除了向海外資本市場伸手,頻繁發債,換取相對低成本的資金外,銷售額便成為房企回籠資金的最大依靠。而從筆者了解到的數據來看,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仍是房企銷售業績的主力貢獻區域,這也是房企扎堆一線城市搶地的主要因素。
此外,更吸引開發商的是布局一線城市帶來的利潤。事實上,無論是地價的飆升還是人工成本的猛漲,最終這些成本還是轉嫁給了購房者,這個市場的終端接盤者。
不過,開發商對未來一線、二線城市房價走勢判斷的樂觀程度似乎一直在打破人們的認知底線。這種“簡直瘋了”的拿地情緒風險性還是很大的,甚至有些企業已經被套在了里面,地王沒法入市,無法見到“回頭錢”。
同時,入市時間拖得越久,開發商的資金壓力越大,尤其對一些無法在海外資本市場融到低成本資金的企業,已經紛紛開始借道信托融資。
所有文章均由山東濰坊衡德價格評估有限公司原創或收集與網絡,僅供學習參考之用,如有錯誤、侵權之處請及時聯系我們修改、刪除,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謝謝!